一上来,咱先别忙着回答问题。既然要说启蒙,咱们得先对“启蒙”做个定义。我的定义为6岁之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参考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对孩子在某学科进行的启发性引导,让学习自然发生。 对于任何学科的启蒙,都有可能(注意,是有可能)拔苗助长,只有对
一上来,咱先别忙着回答问题。既然要说启蒙,咱们得先对“启蒙”做个定义。我的定义为6岁之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参考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对孩子在某学科进行的启发性引导,让学习自然发生。
对于任何学科的启蒙,都有可能(注意,是有可能)拔苗助长,只有对于语言的习得过程,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学母语是学,对于3岁(甚至是更小一点的)孩子而言,学英语也一样轻松自然。
那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到底应该是线上还是线下?如果任何人就这个问题,给了你一个斩钉截铁又毫无分析过程的简单答案,我只能说Ta一定是卖大力丸的。所以,今天咱们必须先要说说,孩子的英语启蒙这个事儿,整个市场已经发展成了什么形态,你能选择的课程或者产品,都有什么!之后我会再开文章来写,对这些课程/产品的分析,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多方面情况来给孩子做科学合理的选择。
为了方便你理解,我帮你做了一张图:
线下教学场景
现在的整个儿童英语启蒙与学习的市场,已经在过去10年之中蓬勃发展。所以,你一定对线下的“教学场景”毫不陌生,无论是全国性品牌还是地方性品牌,即使你生活在四五线城市,这样的英语启蒙机构也有不少选择。选择标准很简单,你只需要记住:
● 全英文授课,用浸入式的方式学习英文;
● 先听说,后读写。
线下的教学场景,有真人老师,触手可及的一个大活人,能让你和孩子产生亲切的感觉,也能让孩子在幼儿园之外有新的学习伙伴,这是在AR技术还没有成熟的今天,互联网还不能带给你的。因此,线下机构要拼教学服务,而且必然客单价由此升高——Everything costs.
家庭场景的崛起
进入最近5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年的线下机构的陆军地面争夺战正式增加了空军。其实你很容易理解,语言的习得和学习所发生的场合可以是复杂多样的,仅仅发生在教学场景中,确实无法满足孩子的英语习得和学习需求。
就好像没有哪个语文学得好的学生,是因为仅仅依赖把语文课上好就能实现的,而往往有着常年阅读、博览群书的习惯。英语也是一门语言,自然也应该以相似的路径学习。但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之前、在中国的视听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除了教学场景,我们没有办法在家给孩子创造家庭场景进行英语的启蒙和学习。
原因很简单啊,你也许不懂语文教学,但是给孩子买中文绘本、买课外书,给孩子念、陪孩子读总是可以搞定的事情。然而能够真的毫无压力地跟孩子说英语,创设英语环境,这真难为了一代70后至90后的家长——谁当年不是被错误的方式,教出了“哑巴英语”的呢?
家庭场景下的3大终端
科技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困境。所以,除了教学场景之外,家庭场景也能够被利用起来了。家庭场景中,有3个终端能够帮助你为孩子创建一个教学场景以外的英语学习场景。这3个终端分别是手机、大屏和其它。
手机终端很好理解,目前移动互联的主要工具就是手机,如果将来有了其它形态的工具我们再来增加。我没有单独列出个人电脑形态的终端,因为它的发展趋势是在逐渐萎缩的。至于平板(如iPad)这种终端,基本可以等同手机。
这种以手机为终端的课程产品,你可以给孩子选择的是两种,一种是最近5年以来炙手可热的线上直播类产品,以VIPKID、51Talk和哒哒为头部玩家,还有济济一堂的诸多小机构为代表。后来从1对1的形态,发展出来了小班的形态——这两种总体而言是同一个大类别。这一种线上直播类的课程,无论从学术的角度而言是不是更倾向于tutoring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种形态属于我定义的“课程产品的互联网化”。
也就是说,线上直播类产品,虽然隔着屏幕依然有一个老师存在,教学过程是由老师主导完成的。这也就使得这种产品对于用户而言,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抢好老师”。且,美教的话,价格也比较高(菲教相对经济)。
相反,最近几年兴起的另一类手机终端产品,也就是线上非直播类,并不是“课程产品的互联网化”,而是“带有课程产品属性的互联网产品”。比如你可能听说过的叽里呱啦、宝宝玩英语、斑马英语等等。这一类产品中就没有真正意义从头到尾在进行教学的老师存在了,教学过程是由对产品的流程设计完成的。这类产品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不需要约老师的时间、不需要抢老师,更符合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即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同时,虽然研发成本(含互联网产品和课程产品)很高,但是总体而言属于互联网产品属性,价格也就亲民得多。
这一类的产品,可以很容易地做得花里胡哨,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由于没有一个老师在从头到尾操纵教学,教学过程是通过对这个产品的流程设计完成的,这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所以你会发现,没有一个真正懂行的课程产品架构师去进行流程设计,这样的产品很容易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用户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者是变成了一个游戏化的娱乐产品,学习体验很好但是学习结果得不到保障。因为无论如何,最终家长期待的都是学习结果,虽然学习体验也很重要——没有结果,学习就成了无稽之谈。
也许你会担心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我想说的是,无论你乐意还是不乐意,手机(或者下一代移动互联工具)在这一代和未来每一代孩子们的学习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时代造就的趋势,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能改变的现实。这就好像我自己始终是纸质书的忠实拥趸,但也清楚地知道下一代人的阅读载体有很大比例不是纸质。
不要动不动拿乔布斯不给孩子用iPad来对抗时代的趋势,也不要拿黄磊王菲的育儿心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些人的教育方式方法跟咱们普通小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为啥?因为他们都可以确保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不用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咱们一般人所需要具备的一纸名牌大学毕业证做敲门砖、各种需要苦练才能获得的职场专业技能,无论是乔布斯、黄磊还是王菲家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
你拿他们的育儿心法来奉做经典,是要让孩子将来终身啃老吗?就算孩子乐意,你有这个资本吗?
说远了。咱们再拉回来。对孩子使用手机,需要你的监督嘛?答案是,当然需要了!简单的说有3句:
● 2岁以下坚决不给
● 2-3岁要控制,一次最多15分钟
● 3-6岁有节制,一次最多20-30分钟
2岁以下的时候,坚决不给孩子使用手机和iPad,在这里我就不对孩子眼睛的生长发育做长篇累牍的介绍了,改天单独说说。2-3岁可以接触手机或者iPad,但是每天不要次数过多,2-3次可以了,每次最多15分钟。3-6岁的孩子也是一样,每天不要次数过多,每次最多20-30分钟(随着年龄增长可以增加单次时长)。
大屏终端(就是电视),是一种典型的泛教育终端。当年你想通过电视大学学到跟上真大学一个水平的美好期待有多扯,现在你让孩子通过看电视学会英语的黄粱美梦就有多扯。所以,没事儿通过电视放放动画片、看看各种有的没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就可以了——增加英语语言的exposure总是好的,对孩子的英语启蒙而言,有作用是肯定的,想要作用特别大,还是算了吧。
至于机器人终端,到现在为止还处于一个手机芯片装了一个壳,比拼谁家的机器人连接的资源(数据库)更多更大的状态。本身市场当量还没有起来,更没有哪个机器人能够在孩子的英语启蒙和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也就不做赘述了。当然,我无比期待未来的机器人终端厂商,能够真正弯下腰来去理解和体会“教育”,而不是做出了一个硬件产品塞给家长,试图让他们来理解机器人。就像当初诸多互联网企业闯入教育赛道,所经历的转变是一样的。
互联网教育,究竟教育是中心词,互联网是修饰语(定语);还是互联网作为主体去改造教育,这是没有必要的无稽之争。曾经信誓旦旦要用互联网技术作为主体去改造教育的思潮,似乎终于偃旗息鼓了。我能告诉你的是,按照这两种思路做出来的课程产品,大相径庭。
拥抱未来,和尊重传统,并不矛盾呀!扯远了。就此停笔,下次再说,这两个场景、三大终端的各种产品,你到底应该怎么给孩子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