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语有关的话题,一直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热情关注。 名列三大主科之一,在小初高,英语作为学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进入视野。而到了大学,英语的重量几乎要盖过中文,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英语课程学习。 而且在一些高校,四六级成绩甚至要与学生能不能
与英语有关的话题,一直受到家长和学生们的热情关注。
名列三大主科之一,在小初高,英语作为学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进入视野。而到了大学,英语的重量几乎要盖过中文,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英语课程学习。
而且在一些高校,四六级成绩甚至要与学生能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挂钩,这就引发了不小的怨言,甚至有一些家长挑起“取消英语”的话题,得到不少赞同声。
“取消英语”呼声越来越大,支持者们各有观点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系统庞大复杂。相对汉语来说,难度要低很多,因此对于一些父母教育观念比较好,很小进入双语教学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很简单。
但对于大部分已经将汉语,以及民族语言习惯融进血脉,并且没有接受过双语启蒙的学生们来说,学英语,并非易事。
大部分的学生深受英语的困扰,认为英语学科的存在太占用时间,而且经历过英语启蒙和没经历过英语启蒙的学生对英语的接受度相差甚远,因此都盼望取消英语这个拖分科目。
而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以后并不打算送学生出国,也并不想让学生从事英语相关工作。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会接触也不会用到英语。
在学校时,无论英语学习上有多努力,成绩有多好,如果毕业后没有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工作,那么这十几年的痛苦学习对于学生就一点用也没有,反倒是对其他主科的耽误,无异于花时间受罪。
还有另一部分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根本就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行为,是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当然,有人认为英语无用应该剔除,就有认为英语有用反对取消的,众说纷纭,翘首以盼官方的定海神针。
关于“取消英语”的呼声,教育部作出回应
“取消英语”的呼声太高,叫得太响,传得太广泛,并在不断发酵中,竟然孵化出一些或将分数调低,或调整英语的考分比重之类言论。
虽然也有家长表示: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未来的社会发展必须要与国际接轨,学生未来如果想要走出国门,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因此并不支持“取消英语”。
但这并不能阻止流言的发酵,甚至以讹传讹直到很多家长都信以为真,而家长们的言论对于学生们的英语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都有着极不好的影响。
由此,国家教育部不得不作出回应:截止到当前,关于取消英语科目考试并没有相关政策提计划出,英语依然是三大主科之一。而关于分值调低的相关建议,有关专家还在考虑。
对于这样的结果,学生们都很坦然接受。毕竟本来就要学英语,如今只是没有变动。学习再难,不也还是得学?他们都知道:只要有计划,努力学习,学好一门语言并不是难事。
但家长们的反应却迥异,一些本就不支持取消的家长松了一口气,而另一些家长表示不能认可,毕竟之前他们提出的关于取消英语两大原因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明确回应。
“取消英语”为什么难于实现?
“为什么学英语?”,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同样也是“取消”英语难于实现的原因,从原因入手,更容易理解教育部的意图。
首先,针对呼吁“取消英语”的第一个原因:部分家长的“不出国,英语即无用”论。
一方面,英语学习的必要性是如今的社会背景,以及英语的国际地位决定的。如今的社会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国际化的社会,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各个国家的信息。
而英语是通用国际语言,在未来很久都不会改变,这就意味着无论学生自己打不打算出国,他的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国际信息的影响,也必然会应用到英语。
中国固然强大,但也只是联合国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只有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才可能在越来越国际化的全球社会中实现最基本的沟通。
不会英语,就无法交流,就无法理解外国文化,就无法与世界接轨。而无法与世界接轨,带来的一定是文化与科技的闭关自守。
而不仅是文化和科技,人类文明中的任何一种存在:语言、哲学,这都是人们思想的结晶,都是需要在交流、碰撞与融合中进步的。
如果闭关自守与坐井观天何异?一个人窝在家里根据已有知识自说自话不仅没有人听,而且沟通水平也不会进步,而不学习世界通用语言的后果,亦是如此。
沉浸在自己世界的青蛙见不到外面的世界,也看不到外面的变化,自娱自乐、沾沾自喜,只会退步,和世界先进水平越差越远。
另一方面,如果不学英语、不会英语,也会面临许多现实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的高端人才——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们。
这些高端研究人才在进行学术研究之时,必然会参考世界上某个专业的先进作品,查找各种国家的论文,如果英语水平不达标,他们就看不懂。
如果像一些家长说的,所有学生依靠翻译机器进行论文解读。这不仅会拖慢整个科研进度,而且也是国人整体文化知识水平的倒退。
其次,针对“取消英语”的第二个原因:“学英语,等同于崇洋媚外”论。
有网友表示:全民学英语是否等于引导人民崇洋媚外?这难道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吗?实际上恰恰相反,学英语并不等于崇洋媚外,文化自信和不学英语也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将文化自信和英语学习与否挂上等号,那就是将文化自信的格局想得太狭窄了,也太在乎所谓的泾渭有别了,恰恰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对于外国文化不了解,不接受,难道文化就自信了吗?
看不到外国文化,一家独大就是自信了吗?这是一种很“虚”的自信,不能叫自信,只能叫优越感,自我吹嘘,虚无缥缈,与掩耳盗铃无异。
文化自信,首先要学生先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根和源产生认同感,而不是依靠对外物的盲目屏蔽和贬低来显示文化的“高贵”,和“优越感”。
而英语并不是文化自信的阻碍,反而是进行文化传播的利器。网上学生利用英语在外国普及汉服及民族乐器知识,传播中国文化的案例不在少数,前一阵子更是掀起了“国潮”风。
相对于“学英语就是文化不自信”的言论,这些让更多的国人和外国友人了解和知道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的实际行为,难道不应该才是“文化自信”真正的格局,以及正确的“打开方式”吗?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只是一种工具,发挥如何的作用,还是要看拥有这门工具的学生如何应用,而作为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英语,也是为了尽早掌握这门工具,用它来做对知识深造,文化传播有益的事情。
今日话题:你认为如果要进行英语学科变革,哪些方面应该被考虑到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