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孩子上学科培训的那些事 临近开学,关于教育的重磅消息一个接一个。最近在家长圈子引发激烈讨论的是,针对大家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调查:孩子上学科培训的那些事
临近开学,关于教育的重磅消息一个接一个。最近在家长圈子引发激烈讨论的是,针对大家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前天,商报教育部官微“家长学堂”就此做了个调查。截至发稿前,有100多位家长参与调查。
目前孩子学科类补习班主要集中在哪些学科?为什么要上补习班?是因为老师上课照顾不到后三分之一学生,不上辅导班孩子跟不上,还是学科竞赛需要,超纲学?每学期在补习班的支出有多少?这些问题,都可在这份调查中找到答案。
数学英语学科培训占六成
调查数据显示,参与学科培训的对象,集中在中小学。本次参与调查的有73位男生,51位女生,集中在公办学校。
从学科上看,数学和英语占据了六成以上。33%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补习班的理由是培优(学科竞赛需要,超纲学),也有30位家长是为了补差(基础薄弱),还有8%的家长认为老师上课不能完全照顾到,不上辅导班担心孩子跟不上。而对于培训班的选择,基本依靠家长间的口口相传,4%家长表示,是有老师推荐。
在线授课目前也成为一种新的培训形式,成为调查对象中15%家长的新选择。不过,仍然有65位家长信任线下教学,培训班的规模上也会倾向于选择小班教学。
学科培训“超纲学”问题明显
调查中,家长们认同感较强的是“超纲教学”“非零起点教学”以及培训机构资质等问题,32%家长认为,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存在学科类超纲超前应试培训的问题,还有家长担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问题,这部分家长占到31%。
对于这些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通知》中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目前,49%家长对于这项治理行动仍持观望态度。杭城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表示,四部门联手整治是一件好事,校外培训确实有点过头,但如果执行时抓不到点子上,学生照样会疲于奔命。
补习班费用成不少家庭最大的开销
一个家庭每学期补习班的开销有多少?我们设置了7个区间让家长选择。其中,46%家长的开销集中在1万元至5万元,4%家长选择了开销在5万元以上。
林女士家里有个上三年级的孩子,目前在杭城一所公办小学就读。她告诉记者,孩子一年的补习班费用就需要5万多,是家里最大的开销,“孩子的培训班从幼儿园就开始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培训班的数量也在增加,花费也跟着涨。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觉得压力山大。”
目前,孩子的培训班主要集中安排在周末,撇开兴趣类的,学科类的有数学和英语。培训的地方不在家附近,每次都得林女士送去,“上了培训班,就没时间在家烧饭,基本在外头吃,这也是一笔开销。”此外,考虑到孩子学习辛苦,林女士会想着给孩子吃好点,每顿花费至少在30元以上。
杭州目前正在排查 之后将重点整治
去年年底,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通知,对中小学文化类学科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检查整治,希望能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同时也能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据悉,专项检查整治工作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将持续到今年4月中下旬,分部署发动、全面排查、重点整治、总结反馈和专项督查等五个阶段进行。
据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正处在排查阶段,之后会进行重点整治,联合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查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对培训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管理。
在杭州,校外培训机构火爆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课培训,比如“奥数”,不少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但对于这些培训机构,是否有办学的资质,一直都是两说。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培训机构一直打的是擦边球,规模大一点的培训机构,可能就某个校区有办学资质,其余校区办的只是工商的营业执照,规模小一点的培训机构,办的往往只是工商局的营业执照。
对于这次的整治行动,这位业内人士说自己有收到消息:以后做培训必须要在教育部门的监管下,届时,要先向教育部门申请许可证,在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允许办学,不然就会面临关门的可能。
1月份时,浙江校外教育行业成立了浙江校外教育自律组织,并发布了一些自律的条约——《浙江校外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共有8条内容,其中两条提到:开展校外教育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办学资质;努力提供优质校外教育,坚持聘任具有合法、合规从业资质的教师。
当然,也有老师认为,在教育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整治培训机构最多只是规范下培训市场,并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毕竟中高考还是以分数说话,家长最多只能淡定一时,看到周边其他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能不去学?不学哪来的竞争力?虽然老师有责任去引导家长,但反过来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这些想法也都是可以理解的。”